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十四五”發展規劃
“十三五”期間,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搶抓機遇,努力發展,辦學實力全面提升,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出色的成績。“十四五”不僅是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主動适應與對标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重點進行自身建設和實現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
為了總結經驗,繼續推動各項事業健康、持續、協調發展,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根據國家、湖南省和長沙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标綱要》,以及《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湖南省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十四五”發展規劃》等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和學院發展實際,特編制本發展規劃。
一、基本形勢
(一)“十三五”發展成就與不足
“十三五”期間,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在校黨委和行政的堅強領導下,堅持黨的教育方針,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抓手,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人才培養
為了适應社會的新要求,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以應用型外語人才為目标,充分調動和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外語基本功和應用能力。
“十三五”期間,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共有129名學生畢業當年考入國内外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專業四八級過級率逐年提高,就業率穩居學校文科專業前列;共獲得“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國家級3項、省級5項、校級30項;在全國和湖南省學科比賽中獲得特等獎6人次,一等獎40人次,二等獎29人次,涵蓋英語日語演講、辯論、口譯和英語寫作等多種賽事;共有122名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分别赴美國、日本、韓國等地進行交流、學習和實習。
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
“十三五”期間,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積極推進學科建設,其中校級重點學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順利通過中期檢查,“應用翻譯理論與實踐”科研團隊立項為學校科研創新團隊。目前“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設置四個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學與外語教學、中外文學與文化比較研究,商務英語研究。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科學研究,“十三五”期間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5項、教育部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8項、省級課題50餘項、校廳級課題6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14部、教材15部;共計參加的主要國際、國内學術會議140多次,邀請校内校外著名學者講座共70餘次;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含擴展版)論文13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4篇;獲湖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獎2項。
專業建設和教學研究
“十三五”期間,英語專業獲批湖南省一流專業建設點,《跨文化交際》獲批湖南省一流課程。英語專業現有翻譯和教育2個方向;日語專業繼續進行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按商務方向進行人才培養;翻譯專業開辟了新的培育方向:傳媒翻譯;學院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修訂了《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和探索,“十三五”期間共主持教育部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8項、省級教學改革項目8項,先後獲得校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級各1項。學院教師獲省級賽課比賽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省級微課比賽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省級外語思政課比賽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校級賽課比賽一等獎2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2名。
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十三五”的重點,期間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新增教授 2人、副教授 4 人、博士 6 人,另有 2 人博士在讀。目前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有教職員工93人,其中專任教師79人,專任教師中教授7人,副教授17人,博士 11 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人數達到 96%,45 歲以下教師占 65.82%。
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将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進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把好方向,推進學院有序平穩發展。全面推進支部“五化”建設,增強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号召力,黨支部“五化”建設合格率100%,教工支部書記均為“雙帶頭人”,教工一支部和學生三支部曾被評為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着力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廉潔教育宣傳取得良好成效,形成了廉潔從教氛圍,曾獲校廉潔文化活動優秀組織獎。
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績。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對師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獲省級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比賽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優秀獎2項;省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項目1項;1人被評為校師德師風标兵。組織學生開展志願服務,與開福區荷花池社區校地共建“厚德有我”項目,獲評校優秀青年志願者服務集體;利用語言特色開展志願服務項目,曾獲省志願服務大賽銀獎2項;“美麗中國”宣講活動、語煥星城暑期三下鄉志願服務活動等被三湘都市報、中國青年網、星辰在線等媒體多方報道。有效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連續5年獲評校優秀心理部。
在充分肯定“十三五”取得的成績時,我們清醒地看到,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在進一步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問題,工作中還有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思想創新意識有待強化,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改革,主動求變,充分把握機遇,合理利用政策,促進各項事業的發展;科學研究方面,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高級别的科研項目數量還需更多,高水平論文和專著也數量不多;師資隊伍方面學曆職稱結構還需進一步優化,教授和博士比例偏低,尤其是博士學曆教師的數量亟待提高,部分青年教師沒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發展規劃,學院對青年教師的成長指導和投入不夠;學科建設方面學科方向特色不明顯,各學科方向發展不均衡,标志性成果缺乏,學科如何服務地方社會還有待加強;課程體系和課程設置還沒有緊密結合社會和市場的需求,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課程教學方法也有待完善;國際交流合作有待推進,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應與國際化緊密相聯,應加快國際交流的步伐。
(二)發展機遇與挑戰
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增強,國際合作交流日益頻繁,中國經濟、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因此培養大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外語人才對我國發展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湖南省正着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内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我院要主動對接區域行業需求,為湖南省和長沙市“三高四新”戰略的實施提供高水平應用型外語人才。
“十四五”期間,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的發展将面臨多個方面的挑戰。首先國内設有外語專業的院校衆多,各校同質化問題嚴重,培養模式較為單一,我院目前的人才培養方式也存在特色不明顯的問題;同時社會對于外語類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畢業生就業面臨激烈的競争;再者,随着中學及大學非專業外語教學水平的提高,其他專業學生的外語水平也突飛猛進,讓外語專業學生的優勢不再突出,如何培育能充分滿足社會需要的“新文科”人才是當務之急;近年來,省内多個同類高校的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發展迅速,在科學研究、專業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對我院形成嚴峻的挑戰,形勢不容樂觀。
二、發展戰略
(一)發展思路
“十四五”期間,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将狠抓内涵建設,以教學和科研工作為中心,以人才培養、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為目标,以服務地方為宗旨,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培養為關鍵,以内部改革為發展動力,以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為保證,經過五年的努力,使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規模相對穩定、管理更加規範、層次不斷提高、核心競争力不斷增強,走在省内同類高校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的前列。今後五年的發展将體現以下思路:
1.突出重點。今後五年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将以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為重點,其它工作相得益彰,全面進步。
2.培育特色。考慮到本院現有的基礎和優勢,以及國家的相關政策,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将凸顯應用型特色,既體現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又體現于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
3.改革與建設同步。根據各方面需要,深化課堂教學、課程考核、實踐教學、教師激勵機制、教師培養等方面的改革,同時要加強語言實驗室、實訓室、實習基地、資料室等基本設施的建設。
(二)戰略目标
1.中長期發展目标
用15年左右的時間,将“外國語言文學”建設成一級碩士點,獲批“翻譯碩士”專業碩士點,将英語專業建設成國家一流專業,将翻譯專業和日語專業建設成省級一流專業。教授數量增加至16人左右,博士人數增加到40人左右。
2.“十四五”目标
主動适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凸顯應用型辦學特色,促使我院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始終走在省内同類高校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的前列。
人才培養 |
學生規模1200人左右;增設商務英語專業;英語專業申報國家級一流專業、翻譯專業和日語專業積極申報省級一流專業;《跨文化交際》申報國家級一流課程、《基礎日語》《傳媒翻譯》《英漢翻譯》申報省級一流課程;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建設多媒體教室2間、英語國家文化多功能實訓室、網絡外語自主學習室、語音及視頻節目制作間,購置語言自主學習軟件、音頻制作系統。 |
師資隊伍 |
教職工100人左右,其中教授8人,博士24人。 |
科學研究 |
出版專著8部,發表CSSCI來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論文30篇;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5項,省級各類科研項目20 項。 |
學科建設 |
“外國語言文學”積極申報省級雙一流應用特色學科;申報“翻譯碩士”學位點;“典籍翻譯與海外漢學”申報省級社科研究基地。 |
國際交流 |
擴大與海外院校合作育人的規模,新建海外實習實訓基地項目 5 個,每年有不少于 30 名學生前往海外院校或企業進行學習、實習、實訓以及志願者活動。 |
學生及黨建工作 |
探索學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完善黨團工作體系的建設,嚴格管理,突出特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生黨建為龍頭,加強學風建設,以社會實踐為契機,開展各方面科技文藝活動,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
三、發展任務及舉措
(一)人才培養
堅持立德樹人,加強課程思政,以“新文科”為發展理念,牢固确立人才培養在我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圍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這條主線,實施應用型人才培養戰略,培養社會責任感強、外語基礎實、實踐能力高、就業競争力優的高素質專門人才。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 人才培養規模
處理好人才培養的規模和質量之間的關系,基本保持現有的辦學規模,即英語及相關專業220 人/年,日語專業 80 人/年,将班級人數嚴格控制在30 人以内,加強内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 專業建設
(1)以“新文科”理念指導英語專業建設,根據社會需要調整英語專業的培養方向,加大英語教育方向建設力度,滿足學生的就業需要;申報商務英語專業;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标,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在現有省級一流專業基礎上積極進行國家級一流專業申報,翻譯專業和日語專業積極申報省級一流專業。
(2)根據日語專業的特點和經濟新常态下市場的需求,調整日語專業方向,分為商務日語和影視翻譯兩個方向,加強國際交流,拓展校企合作,結合學院優勢進一步建設現有教育部一類特色專業。
(3)繼續探索翻譯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用翻譯能力的培養,調整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增設更多實踐性課程和應用性課程,鼓勵學生參加翻譯資格證書的考試;對标省市經濟社會發展,翻譯專業以影視傳媒翻譯、高新技術翻譯和傳統文化翻譯為重點,并以此為抓手積極申報翻譯專業碩士點。
3. 課程建設
(1)圍繞社會需求微調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内容,課程思政貫穿大學四年教學全過程,一二年級所開課程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堅實的語言基本功和寬廣的人文知識面,三四年級所開課程注重強化語言的綜合能力和相關專業知識,各專業都增設更多有利于學生應用能力提升的專業課程,如商務類、教育類及行業翻譯類課程。
(2)以現有的優秀課程或精品課程帶動其它課程的建設,重點建設基礎課程、翻譯類課程及大學英語課程,發揮基礎類課程的作用,以《綜合英語》和《基礎日語》輻射閱讀、口語、寫作等其它語言技能類課程的建設;《跨文化交際》在現有省級一流課程基礎上拟申報國家級一流課程,《基礎日語》、《英漢翻譯》等課程拟申報省級一流課程;進一步探究大學英語課程中思政内容的有機融入。
(3)學院列出專項經費支持建設5 門有潛力、但由于開設時間較短而沒有達到校級優秀課程标準的專業課程,如《商務翻譯》《英語寫作》《日語口譯》等。
(4)充分發揮網絡平台的作用開展課程建設,利用學校課程中心,鼓勵教師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探索,将學生的課前、課中和課後學習,線下和線上學習協同貫通。
4. 教學方法改革
(1)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以提高學生基本功和實踐能力為目标,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推廣采用讨論式、探究式、項目式等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根除教師“滿堂灌”、照本宣科的現象。
(2)以閱讀、寫作、翻譯等課程為試點,創新課程考核方式,改變原來一張期末試卷定成績的評價方法,嘗試以過程為中心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估,增加平時成績的比重,豐富課堂作業和小測試的形式,督促學生抓緊日常的學習,而不以期末考試為學習目的。
(3)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級課堂教學競賽,充分發揮院教學委員會的作用,組織團隊,形成制度,做好參賽選手選拔、團隊備課和制作課件、聽課評課等各個環節的工作,獲得省級教學競賽獎勵2 人次,校級教學競賽獎勵5 人次。
(4)加強教學研究和總結,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 1 項、校級教學成果獎3項;以外語課程思政研究、外語課堂教學研究、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實踐教學研究等為重點,積極申報各級教學改革項目,立項省級及以上教學改革項目5 項,發表教研教改論文20 篇。
5. 實踐教學
(1)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組織有經驗的教師成立競賽培訓團隊,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及全省英語、日語各類學科競賽,繼續保持日語專業在省内外日語演講大賽中的領先地位,加強英語演講、辯論、翻譯、寫作及口譯等比賽的培訓,獲得省特等獎或一等獎3 人次;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社會調查及創新創業實踐項目,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語言服務,以教育扶貧等方式助力鄉村振興。
(2)繼續開展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的改革,改變傳統論文的學術研究模式,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中心,增加翻譯及反思、教案撰寫及反思、商務活動策劃等不同形式,将畢業論文形式的改革普及到各個專業;同時将畢業論文寫作時間逐步提前,在第七學期完成大部分論文工作,以利于學生就業。
(3)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推進“3+1”(前三年校内理論/實踐教學+第四年校外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選擇2-3 個專業針對性強,設施條件好,具有一定指導能力,數量規模有保障的社會企事業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和實習就業基地,以外貿、翻譯企業及中小學為主。
(4)建設好原有的美國與日本實習基地,開發更多海外實習項目,進一步優化學院“校内+校外+海外”實踐教學體系,每年争取讓20 名學生前往國外進行各種實習實訓。
(二)學科建設
1.積極申報“外國語言文學”省級雙一流應用特色學科,以專業學位“翻譯碩士”為目标,積極參與學校申報碩士學位點的工作。
2.圍繞研究方向形成四大學科團隊,精心培育學術帶頭人和合理的學術梯隊,鼓勵青年教師找準學術興趣和優勢,每學期至少召開團隊學術會議1次,增強團隊的學術凝聚力。
3.申報“典籍翻譯與海外漢學”省級社科研究基地。加強學科平台的建設,着力建設好已有的2個校級學術研究平台(應用翻譯研究所和跨文化研究所),新建5個院級研究機構(外語課程思政研究中心、視頻文創語言服務研究中心、典籍翻譯和海外漢學研究中心、政治話語研究中心、思辨外語教學研究中心)。
(三)科學研究
1.科學研究的水平直接影響和決定辦學的水平和特色,“十四五”期間,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将以學科發展為導向,整合學院隊伍和學科研究力量,形成團隊積極申報科研課題,利用在翻譯研究、語言學研究、文學研究三個領域的合力,争取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5項,省級各類科研項目20項,實現科研經費年均增長5%以上。
2.全面提升科學研究成果層次,發表CSSCI來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論文30篇,出版專著8部;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市級成果獎5項,并有效進行成果的轉化與推廣,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
3.拓展橫向科研渠道,多方尋求企業和社會機構的支持與合作,拓展橫向科研項目的數量和類别,以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名義與企業、政府部門、其他高等院校等企事業單位簽訂科研合作項目。
(四)師資隊伍建設
進一步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科研能力的教師隊伍,促進師資整體水平的提升。
1.培養、引進相結合,增加博士教師比例,鼓勵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優化師資隊伍學曆結構、學緣結構,建設一支以高級職稱和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骨幹教師為主的、梯度合理、團結協作的學術隊伍,“十四五”期間增加博士教師10人。
2.優化教師職稱結構,鼓勵和支持教師根據學校職稱評定政策積極申報高一級職稱,“十四五”期間增加教授3人、副教授5人。
3.實施青年教師事業發展計劃,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參與學科建設、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配備教授對他們進行指導,優先考慮資助青年教師的精品課程建設、課題申報和成果出版。
4.加強校企合作,面向企事業單位、實習基地聘請優秀人才擔任兼職教師,承擔部分專業課程的教學,如《商務談判》、《外貿函電》等,或指導畢業設計、實習實訓,以适應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
5.通過培訓進修、去企業交流等形式,在現有專業教師中培養5名以上“雙師型”教師,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實踐經驗,以滿足“商務英語”新專業申報的需要,和現有部分課程教學的需要。
6.整合學院師資力量,以教授為帶頭人形成教學團隊和科研團隊,促進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7.從學院經費中撥出專項經費,對在職讀博、去企業交流、出國進修的教師進行一定課時的補貼,對來院任教的企業優秀人才進行課時費補貼。
(五)國際交流
1.推進與海外高校合作育人工作,在合作深度和學生人數上争取實質上的進展。穩定與日本九州産業大學、日本九州共立大學、美國勞倫學院等院校的合作關系,積極利用各種渠道,增加合作育人的海外院校,讓學生有更多去海外高校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争取到“十四五”末,保證每年有30 名學生參與各類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完善和創新“2+2”、“3+1”等合作培養形式,在教學方法、課程設置、教學内容、學生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實現與海外院校的無縫對接,健全國際教學交流的長效聯動機制,對國際合作辦學作戰略性的長遠規劃。
2.加強與海外企業的合作,進一步推進海外實踐實習基地的建設,在穩定現有海外實習基地的基礎上,“十四五”期間新建海外實習基地項目5 個,争取每年有20 名學生去海外企業參加實習實訓。豐富海外實習的形式,擴大海外志願者服務、短期帶薪實習、暑假海外實習的規模。
3.增加教師的國際交流,引進優秀外籍教師來校從事教學、合作研究、學術交流工作,每學期外教人數不少于5 人;創造機會,每年派遣2 名教師前往國外合作院校、海外實習基地交流;有重點地資助骨幹教師出國(境)講學和參加國際會議;同時鼓勵中青年教師到國外院校進行訪學進修和攻讀學位。
(六)黨建及思想政治工作
1.抓好思想政治建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1)抓好政治理論學習。采取多種方式落實理論學習中心組、黨支部和師生政治理論學習制度;采取集中培訓和現場體驗等形式持續抓好黨内培訓;繼續抓好課程思政建設,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教育引導師生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落實意識形态工作責任制。落實意識形态第一責任人主體責任,提升全員意識形态工作責任意識,強調意識形态工作失責必會嚴格追責;嚴格管理好課堂、報告會、學術講座、論壇、網站、微信公衆号、QQ群、微信群等意識形态陣地;加強對意識形态的分析研判;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牢牢掌握意識形态工作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
(3)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嚴格規範教師教育教學行為,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和價值引領;開展師德教育學習活動,引導教師提高認識,建立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利用宣傳欄、網站等平台營造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濃厚氛圍;通過樹立師德師風典型,引導教師向先進學習,進一步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養一支師德高尚、師風優良、學生喜愛的教師隊伍。
2.抓組織建設,打造堅強的戰鬥堡壘。
(1)完善組織制度。建立健全制度,建立長效機制;推進優秀黨支部的創建;組織黨建創新工作研讨,拓展黨建工作思路。抓好“四個強化”,即強化黨員意識、強化基礎規範、強化學院特色和強化黨建實效,凸顯戰鬥堡壘作用。
(2)加強陣地建設。進一步建立好黨員活動室,切實發揮黨員活動陣地作用;豐富黨員活動内容和活動形式,開展黨課講壇、時事政策交流會、黨員責任區等特色活動,打造黨建活動品牌,不斷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
(3)嚴格組織生活。嚴格“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黨内組織生活,結合專業特點,将黨内生活與學院教學、科研等具體業務相結合,通過集體備課、微黨課、實踐教學、參觀紅色基地等開展豐富的支部活動。
(4)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發展工作。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将黨員幫扶、聯系責任教室、聯系責任寝室、黨員文明崗等工作落到實處,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落實黨員向黨組織定期彙報思想工作、自覺按時足額繳納黨費等制度,提高制度執行力;完善黨員發展工作流程,嚴把入口關,重點抓好入黨動機教育,提高黨員發展質量,主要做好入黨積極分子推選、發展對象推選、預備黨員轉正工作。
3.抓黨風廉政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幹事氛圍。
(1)落實“一崗雙責”。把黨風廉政建設與日常業務工作融合,做到黨風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四同步”;加強重大事項、重點領域廉政建設及風險防控;開展廉政警示教育,推進紀律法規學習。
(2)落實廉潔提醒談話制度。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态”,嚴格執行日常廉潔談話制度,加強對教師的日常教育監督,就工作中如何進行廉政風險防控及廉政風險防控的注意事項等方面與進行談話,做到抓早抓小。
(3)加強廉潔文化教育。充分發揮廉政先進典型的榜樣示範作用,引導師生增強用先進典型對照自己的自覺性;開展廉政文化主題教育活動,使廉政文化教育融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之中;加大廉政文化的創作力度。通過深入挖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廉潔文化,營造充滿向上向善正氣的廉潔從教、廉潔從學的良好氛圍。